top of page

青春記憶:讀小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

留英遊子的青春記憶 ——讀小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 文/ 谷陽 紐卡斯爾,英格蘭北部歷史悠久的海港城市,數萬留學生駐紮其中的“活力之城”。一部以它為背景,講述留英華人學生青春故事的小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與讀者見面。放眼當今文壇,記錄海外華人遊學的作品本不多見,描述留英學生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因此由旅英華人女作家西楠撰寫的這部小說,便可被稱作記錄留英學生生活的的開山作之一,值得讀者們細細品評。 小說以女主人公“左言”的第一視角,通過自述的形式描繪了一個性情率真的留學女生在英國的求學歷程。抵英沒多久,獨自在外的左言遭到了寂寞、孤獨以及常年陰霾天氣的困擾,不期而遇的一位北京男生張天宇,恰在此時介入她原本自認為堅固的“遠距離戀愛”感情生活。紐卡斯爾本是座以夜生活豐富而聞名的娛樂城市,這又促使了左言和“朋友們”最終選擇在那裏,通過“喝酒、狂歡、聚會、跳一只搖擺舞”來麻醉自己,在“那片夢想與現實之間的灰色地帶”遊離。按左言的話說就是“我不快樂,但是我有快感。” 書中的幾個角色在如今的華人留學圈中都很有代表性。從身堅誌殘、最終退學淪為遊戲和賭場常客的張天宇、劉遠“兄弟”,到“霸氣側漏”的富二代徐超,以及終日將自己沈浸在“白富美”幻想中的譚小娜。寥寥數筆,一兩件事例,作者便讓幾位角色的個性輪廓清晰浮現,一個典型留學小圈子的生活躍然紙上。 作為一名比“左言”晚五年抵達這個島國的前留學人員,筆者可以肯定的說,西楠對這個圈子的描繪是精確而到位的。回望當年筆者所處的留學大軍,同樣可以用魚龍混雜來形容。當所謂初來乍到的新鮮感退卻後,有人便開始心懷壯誌,雲遊四方;有人埋頭苦讀,從此不問世事;也有人如初到紐約的那個王啟明一般,早早決心以“生存”為第一誌願,棄學從商;也更有“精明”的人,決計靠坑蒙拐騙來謀得銀兩。而身處這個遠離家鄉,近似“三不管”的海島上,或多或少,又促使人們人性中並不閃光的那一面,更加了無拘束地呈現給旁人。

封面效果图_样图.jpg

左言在故事中的結局頗令人唏噓,青春時的放縱沒有換來所謂的“愛情”,卻換來一碗被打成血漿的胎囊,唯一的安慰恐怕只有那一紙“跟地攤買的沒有太大區別”的畢業證。在“明白人”的眼裏,或許是在面對孤獨、寂寞、對異國文化的陌生感等“留學綜合癥”時,左言並未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然而,這或許正是青春的魅力與殘酷所在。當你從混沌中跌跌撞撞走來,終於深諳世事的“成熟”起來,青春卻也在其中消逝而去。不僅如此,這種幾乎存在於每個年輕人心中的“青春疼痛”,對於“左言們”來說,又頗顯特別。對於當代留學生群體,當所謂“愛情幻想”同時遭遇“孤獨、年輕、自由和欲望”時,所帶來的迷惘和畏懼,是沒有在這種灰霾天氣重壓下生存過的人們,難以想象的。同樣,拋開是非對錯,真實觀察和描述這種生存狀態的文學作品少之又少,因此更顯出《紐》書的難能可貴。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並非所有留英學生都處於類似左言及其朋友們的“胡混”狀態中,也並非所有人都認為留學記憶充滿灰色。正如作者所言,“有一千雙眼睛,就有一千個英國,有一千個身體,就有一千種愛恨糾葛。”所謂人各有誌,行前,一批年輕人選擇英國作為自己的下一站目的地,在踏上這個海島後,我們又繼續沿著各自的道路摸索人生。 時過境遷,如今於筆者來說,當年一道抵英的同窗們也在各自的軌道上越走越遠。有人選擇紮根於此,有人功成回國,也確有人像小說中的徐超一樣,因蠅營狗茍而最終身陷牢獄。如果嘗試尋找共同點,那便是我們的青春無一例外地灑在了這裏,我們的人生軌跡已因留學英倫而改變。在這個遠在中國萬裏之外的海島上,我們有過期望、也有過仿徨、有過麻木、更有過付出,我們在這片異鄉體會到了別樣的百味人生。 曾有位歸國的女孩回憶航班起飛時的場景說,自己在“看到窗外倫敦夜景的一剎那,眼淚再也無法止住,短短的留學生涯,承載了太多的記憶”。顯然,僅用一種顏色來形容她的回憶,是有失偏頗的。 幾翻波折,得到也好,失去也罷,都阻擋不了青春流逝的腳步。作者正是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一點,於是寫作出了這部《紐卡斯爾,幻滅之前》,將一批批留學男女的青春印像,深深地刻在了這個寒冷的海港城市。盡管這只是她的長篇處女作,但將其稱為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海外華文作品,仍然是恰如其分的。

( 原載:英國 《英中時報》 )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No tags yet.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