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西楠談寫作生活與長篇新作
BBC中文部(英倫網)采訪選摘: 子川:你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學的是比較政治學碩士,畢業之後為什麽做自由撰稿人? 西楠:因為我原來有過一些媒體從業的經驗—記者、編輯等等,但是在采訪很多事件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缺乏足夠的專業背景。所以,我當時讀政治學專業實際上是想為媒體從業服務,打算畢業之後繼續為媒體工作。但是,在這邊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後,我覺得在英國的中文媒體就業選擇比較少,加上在寫新聞報道的時候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就選擇了做自由撰稿人。 子川:你目前主要的創作領域是純文學類? 西楠:不完全是,我現在主要寫專欄類文章,還有小說和詩歌,也接受一些約稿。 子川:在英國碩士畢業之後像你這樣擇業的人可能不太多? 西楠:嗯。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對物質追求比較低的人,更加註重精神上的愉悅。只要平時有個地方住,有溫飽就可以了。我希望能夠多一點時間去閱讀,在一種不是特別緊張的情況下去寫一些自己真正想表達的東西。我了解到有的寫手非常受歡迎,很多人向他們約稿。 有一些中文網站的寫手由於太受歡迎了,這種壓力導致他們一天可能要寫近萬字的東西。雖然這樣可謂是“名利雙收”,但是一方面我很懷疑我本人在如此高強度的壓力下寫不出質量好的文章,另外,我覺得也沒有時間去梳理自己的思緒,沒有時間去思考。而對於寫作者來說,不停地反思自己,去思考是很重要的。 子川:如果有留英學生想像你這樣走自由撰稿人的道路,你對他們有什麽建議? 西楠:如果他們想要走自由撰稿人的道路,第一點就是要有毅力,因為這個工作有很多時間是很孤獨的。尤其是在你還沒有打出名聲之前,可能根本就沒有人向你約稿,你投出去的稿件也可能經常被拒。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有毅力。首先你要學會如何一個人在一個空房間裏度過一天,跟自己相處。其次,就是在失敗很多次之後也要堅持下去。 另外,還要不斷去充實自己。如果想寫青春類型的小說,那麽就要多去讀其它成功的青春小說,看看它們是如何吸引讀者的。如果你是專門為媒體寫稿的話,就要多去關註某些媒體的受眾群,了解它需要什麽樣的文章。(記者:子川;BBC原文地址)
英《華聞周刊》采訪選摘: 近年來,隨著中國學生留學海外的大潮,反映留學生生活的網絡文學作品不在少數,有的也成功發表在報刊雜誌上,或者出版單行本。前不久,80後旅英自由撰稿人西楠描寫留學生活的(長篇)小說《紐卡斯爾,幻滅之前》發表在中國一份純文學期刊(廣西南寧市文聯旗下《紅豆》長篇專號)上。 記者:你的小說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留英中國學生的生活狀態? 西楠:書中有很大的成分是真實的,但不一定是發生在我本人身上。可以說,書中包含了我周圍一些人的故事,我只是把這些素材融合到了一起。書中寫到的只能是一部分留英中國學生的狀態。 記者:書中有一些內容可以用頹廢來形容,你會不會擔心這些情節傳達了一種錯誤的形象? 西楠:也會有擔心。國內的一些朋友看了這部小說之後開玩笑說,中國的父母看了就不敢送子女出國了。我覺得,小說畢竟是文學創作,不能夠具體到真實生活中。雖然部分內容的真實性比較高,但反映的也只是一部分人的生活。我接觸過的留英學生中,很大比例的人是積極向上的。 記者:這部小說反映的一些現象跟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所謂“留學垃圾”的說法比較符合。在小說結尾,有的“不法分子”被繩之以法。你本人如何看這些現象?有沒有辦法幫助他們? 西楠:我覺得,留學並不是解救任何人的出路。如果一個人的品格本來就不健全的話,留學不一定就有幫助。比如說小說中的人物徐超,他並不是來到英國之後才墮落的,如果他留在中國的話生活可能會更混亂。其實這種投機倒把、詐騙行為在中國屢見不鮮。 記者:小說中對留學生的情感生活描寫占了很大的篇幅。讀者可能會覺得有些混亂。 西楠:我覺得,“混亂”只是表象。內在的原因是,我們這一代留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裏的時候依賴父母成習慣了,對男/女朋友也很依賴。一旦出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遇到一些挫折,會感到非常的無助。對那些獨立性比較差的同學來說,可能就會導致感情生活的混亂。 記者:英國在哪些方面比較吸引你? 西楠:人文方面英國占有很大優勢,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是自由、平等、博愛。我覺得,這邊比較尊重個人的自由意誌,這是我非常喜歡的。而在中英文化的“夾縫”中,雖有一定局限,但也給了我更獨立的思考空間,這對寫作很重要。 記者:下一步有什麽計劃?繼續寫留學生活? 西楠:我很珍惜寫作的狀態,所以我會堅持下去。下一部作品還在醞釀中,可能會寫一些在這邊工作的人的故事。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的人群也不同了。也有可能寫一些實用類的題材。任何題材如果能夠令我覺得有突破價值的話,就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寫。(記者:亦川) 註:以上括號中部分為作者補充說明。上文答記者問中亦相對媒體發表版本有微調。